山不在高有仙则名,水不在深有龙则灵,博物馆也一样。一个有趣、有益的博物馆,往往会令人乐在其中,眼界开阔,获益良多。最重要的是,同样的讯息,在博物馆中通过实物和图片了解,往往比单纯的文字或数据显得更直观、更有说服,印象自然更加深刻。
今年我突然染上了下馆子的习惯。除了去过世博,本地的博物馆也留下了脚毛,照片拍了一堆,却一直放着没有成文。今日兴起,先回顾一篇吧!这样也不枉网易博客给我上传相片提供这么多免费空间了~
广州广播博物馆
简介:广州广播博物馆由广州人民广播电台(注:该台今年8月已合并到广州市广播电视台)筹建管理,收集了150多件广播器材实物和100多幅广播历史图片,展馆内80%的展品来自民间。此外,博物馆还把凸显广播特色的声音作为展出元素,参观者可以通过馆中的微型电台当当播音员,过把广播瘾。
地点:环市中路231号广州广播大厦
开放时间:不定期开放,接受团体预约
联系电话:020-86191173
参观时间:2010.05.18(世界博物馆日)

看到阿姐腋下夹着雨伞没?没错,当天下午一度很大雨,后来才出了阳光。肯冒雨来参观,证明是真正的广播粉丝,例如我。
馆内地方不算大,几乎一眼可以望通透。只有驻足慢慢浏览,才能感受个中滋味。
人民的电台人民办,人民听!叶老的字写得很好看!

这张照片记录当年广州电台的台徽诞生。今年8月电台和电视台合并后,这个台徽也成为历史。
我感兴趣的是:图中这位阿叔应该算是台领导了,为何装束如此街坊气质?真是很亲切。

1991年12月,由广州市政府开办的广州电台正式开播,由时任市长黎子流按下开播按键。
广州电台开播时还没建大楼,借用了今下塘西路西胜街路口的广播电视大学位置办公。
这种喇叭,以前遍布市桥的大街小巷,专门播放番禺电台节目,到九十年代的时候还有广播。
1959年流花湖畔,广东电台的样子。是当年广东十大建筑之一,真系睇唔出咁威啵。

《广东广播》报,不知道与今日省台的《声报》是否一脉?
《广东广播》报上这些“东区”“南区”“郊区”,正是广州市行政区域名称的历史记录。
你说话时,自己听到和声音和别人听到的真正声音,往往是是两回事。博物馆内这个麦克风和耳机装置,就让你听听自己真正的声音是怎样的。怎样,是不是很奇怪呢?

博物馆内设有这样一台装置,可以听孙中山等伟人的声音之余,还可以重温广州电台开台前后及各个阶段的宣传声带,令你耳朵也跟着怀念起旧时。
本来录了一段广州电台旧时宣传带的声音,电脑内没有,以后找到再上传好了。
个人觉得这是博物馆内最没意义的装置:让你听听广州电台四个频率的直播。
展馆一角的广播仪器
广州人民广播电台完成了历史使命,今年8月和广州电视台合并,组建广州市广播电视台,原有FM、AM等频率继续以“广州市广播电视台”为呼号播音,连台徽都改用了广州电视台那个涉嫌抄袭的“GZ”花瓣新台徽。突然有点怀念,当年爱上广播时同时爱上的那条台徽声带,呼号为“广州人民广播电台”。

天韵网的电台台徽换成了电视台的台徽,这个旧台徽,恐怕也挂不了多久。这是今年5月合并前拍的。
博物馆周边地图
地点:环市中路,广州人民广播电台
■图文:don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