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温馨提示】本文图片较多,完全打开需时。如网速较慢,请保留本网页,同时先进行其它操作。如果想浏览大图,可以直接点击图片。对你阅读造成不便,深感歉意。(注:本文图片、文字均为原创)
【继续温馨地提供背景资料】沙湾镇,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,全国历史文化名镇,广东音乐发源地之一,著名民俗有沙湾飘色,特产是姜埋奶(即姜撞奶)。沙湾是我家,希望您也喜欢它~~
从左到右:大修中的留耕堂;三稔厅前的沙湾酒家旧址被夷平了;透过大巷涌商业街施工工地见到文峰塔
2009年10月,沙湾古镇的世纪大动土在大巷涌路开工。工程层层推进,现已深入旧镇的大街小巷,就连何氏大宗祠(留耕堂)都要“脱胎换骨”,大执一年才能见客。
沙湾动土,最直接原因是为了迎接2010年广州亚运,所有旧街旧巷都要反起路面,再铺过水管电线,希望执得靓一靓,赶得及在亚运前以全新古镇面貌迎接四方来客。
对上一次沙湾搞大工程,已经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,在旧镇的东边征田填塘,铲出一条中华大道,从镇外的沙坑村直通旧镇中心,沙湾新东区随着一列列的商品房崛起而崛起。乡镇十年内飞跃成为城镇,定位为番禺副中心。
记忆所及,10多20年前那段大开发的日子,是小时候躺在床上,耳边传来的阵阵打桩声,隆隆地伴我入睡……;是晚修后跟小同学跑到中华大道工地,在白色高射灯下跃过一个又一个沙石堆的危险追逐。现在,沙湾又搞大工程了,区别在于:10多年前的沙湾大开发,选择了在镇外大刀阔斧,镇领导思维很清楚:不能破坏旧镇的格局。10多年后的今日,沙湾旧镇迎来了它迟来的动土工程,但不是破坏式建设,而是为了保护和传承。
但愿沙湾旧镇在2009年末的这一场脱胎换骨后,将迎来一番新气象。沙湾、撑你!
留耕堂(何氏大宗祠)
沙湾,珠三角何氏的最大聚居地。“沙湾何,有仔唔忧娶老婆”,说明当年何氏富甲沙湾,是沙湾四大家族之首,外姓人生女都希望嫁给姓何的。作为何氏宗祠,600多年历史的留耕堂在老沙湾人心目中的地位,自然超然。
摄影时间:2009年9月,大修前夕
右二:沙湾砖雕,已被写入最新一版的《俗话广州》(曾应枫著);右一:功名见证:旗杆夹
2009年11月,留耕堂开始大修。今日去看,里面已经搭满棚,已经看不到里面是什么,只看到那些原本在屋顶上的瓦片,已经一块块地被请了下来,全部堆放在地上。门口阿姐话,工程要做足1年多,明年再来吧。
摄影时间:2009年11月30日,大修中
右:整个留耕堂广场,都在大修,左边的建筑是留耕堂,中间的建筑是北帝庙(玉虚宫)
北村
沙湾北村是古镇内旧民居、旧建筑最集中的地方,留耕堂、车陂街、海珠何公祠、广东音乐何氏三杰故居,还有历史超过180年的番禺老校象贤中学等都在北村内。在一个阳光充沛的午后,走在北村的小街巷中,感觉宁静……最正是,宁静就在家门口!
摄影时间:2009年9月
文峰塔,在北村步云里巷的一个小山岗(安宁西街也可到达)。
在很久很久以前,这里是文人墨客聚会的场所。
当时塔的周边还是树林,在留耕堂正门那里往东南方看,就可以看到文峰塔。
但在现在已经看不见了。
在北村滑石巷旁边,有这么一条小巷,你知道中间那个字怎么念,是什么意思么?文末开估
摄影时间:2009年11月
右:同一个场景,在上面9月的照片也有,就是出现“北村幼儿园”路牌那张
始建于宋元年间,明代成“安宁市”(市集),历史悠久,曾是旧沙湾的中心街道,据闻还是明清时期到民国时期,典型的粤中商业街市代表,现仅存的安宁西街是旧时格局保留得相对完整的一段。老实讲,我也是看文物资料,才知道这条习以为常的街道有如此大的来头。这里有三稔厅,又叫“沙湾大厅”,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。
摄影时间:2009年9月
安宁西街,路左边的是老字号沙湾酒家(1990年代已倒闭)旧址。
我外公海年轻力壮时是沙湾酒家厨师,我三姨年轻也是在那里工作。一家酒家,两代人……
三稔,就是“杨桃”,因内有杨桃树而得名。
清水井,也是有来头的,老沙湾的集体回忆,但我不记得了……
摄影时间:2009年11月
其它工地(2009年11月)
■文字、拍摄:don
PS:
1.答案开估:读“春”字,鸡“未成肉”即鸡蛋,“春”就是蛋的通俗说法。
2.本文相关图文较早前率先发布在“唱好广州社区”,网址是:http://www.c020.com/read.php?tid=38423。因为是先睹为快版,所以没有这里完整~
3.在2006年还在大学时,很光荣地带外教们参观沙湾,以下是当时的日记,读起来很罗唆,请谅~:http://tvbepole.blog.163.com/blog/static/900063492006721820635/
评论